<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时 间:
        搜 索: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010)87519093

        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在“东桑西移”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
        时间: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总结经验 落实责任 务求“东桑西移”工程取得实效

        商务部党组成员 部长助理

        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

        黄 海

        (2007年11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东桑西移”工程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工作进展情况,解读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责任,又好又快地推进“东桑西移”工程。下面,我先谈三点意见。

          一、2007年“东桑西移”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项目区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努力,今年的“东桑西移”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逐步推进产业链建设,延长了精深加工链条。“东桑西移”工程在稳步推进基地建设的同时,鼓励中西部地区通过引进东部丝绸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中西部已从缫丝初加工,逐步扩展到捻丝、织绸、服装、综合开发等环节,不断延长加工链条,促进了企业效益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

          2007年1-8月份,中西部地区蚕农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3.3%,丝绸工业产值159.4亿,同比增长26.5%。厂丝产量36383吨,同比增长29.01%,龙头企业大都就地发展了缫丝生产。今年前8个月,中西部地区蚕丝出口4372.3吨,同比增长15.72%。四川出口2828.6吨,同比增长24.8%,刷新历史纪录。湖北将英山、罗田、麻城三个主产县(市)的蚕桑产业进行整合,引进北京、江苏、浙江的三家优秀企业,形成鄂东区域蚕桑生产、缫丝加工和丝绸产品产业链。广西、云南不仅上了缫丝、绢纺生产线,还引进来自浙江的丝绸企业,建成了丝绸织造厂,实现了茧丝绸深加工零的突破。安徽省广德县已形成了茧丝绸板块经济,年产白厂丝400吨,丝织品产量2000万米,工业产值达6亿元。湖北、四川、江西省蚕丝被生产正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年产蚕丝被达10万条以上;重庆、陕西开发推广了桑枝食用菌;四川省金堂县发展“家禽治虫、禽粪增肥、桑禽互补、种养并举”的立体循环农业,在桑园兼养生态鸡,蚕户亩产收益可达6000元。

          (二)巩固推广科技链建设,提升了产业竞争能力。“东桑西移”工程倡导科学种养的现代农业理念,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了中西部蚕茧产量、质量和茧丝品质的逐步提高,提升了产业竞争能力。

          广西选育推广了“桂桑优”系列桑品种,普及率占全区桑园51.1%。陕西选育的高产高抗桑树新品种“陕桑305”已大面积推广使用,基地县良种良法普及率达60%以上。陕西千阳县成功推广“桑树绿枝扦插立体育苗技术”,解决了制约当地以及西北地区蚕桑产业中良桑苗繁育的技术难题。重庆研究推广“速成密植栽桑”技术,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出效益。云南基地县专用养蚕室普及率、小蚕共育率、方格蔟营茧率均达到100%,确保云南生丝平均等级在4A+50以上,可缫出5A、6A级生丝。重庆、广西推广“猪-沼-桑-蚕”的科学良性生态模式,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各基地县大力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了县、乡、村组三级技术网络,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音像、挂图、技术读本、专业网站等方式,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了蚕农的科学种养水平。

          (三)有效深化组织链建设,构建了新型发展机制。“东桑西移”工程通过以工哺农、以农促工、以贸易拉动产业的贸工农一体化方式,将公司、基地、蚕农结成了利益相关的经济共同体,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正在形成。

          安徽省推广“公司+蚕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基地县蚕农户均增收约800元,14家茧丝绸企业凭借带动农户增收和良好的经营业绩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列,占全省总数的4.5%。云南形成了“引进东部龙头企业+山区基地+农户+南亚、东南亚市场”模式。重庆利用城乡统筹试点,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民工人(农民以土地换取身份)”等新型发展模式。东部大型企业集团在“东桑西移”工程中大有作为,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将东部龙头企业与西部蚕桑基地紧密对接,至8月底已建成2.2万亩蚕桑基地,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预计2007年集团公司资产重组进一步深化后,全年可实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销售总额4.5亿元。该模式在广西实施后,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又将这种模式扩展到湖南省。

          (四)逐步完善信息链建设,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国家茧丝办在商务部门户网站上开通了“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及时宣传国家政策方针,交流各地进展情况,发布茧丝供应信息,为产销对接、政企对接、研企对接、中西部对接搭建了信息交流合作平台,网站平均月点击量达到14.9万次。通过部、司简报,重点推介云南、陕西、广西在“东桑西移”工程中独具特色的做法。不断完善茧丝绸监测系统,加强茧丝市场运行监测,发布市场运行、预测、预警信息12条,在茧丝市场行情大幅振荡的情况下,发布国家厂丝储备特别公告,维护市场稳定,保护蚕农信心。完成了“中国茧丝价格指数”编制工作,组织召开“蚕丝被品牌营销工作会议”,举办“丝绸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研讨会”,促进国内市场消费。各地政府在信息链建设方面也各出其招,重庆市对外经贸网站建立了“关注茧丝绸”栏目,定期发布国家和重庆相关政策及市场行情,访问量累计已达790多万人次。江西修水县建立了“修水蚕桑在线”网站,向广大蚕农提供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不少地方政府制定了整治蚕茧流通市场秩序等地方法规,下达了桑蚕茧指导价,为茧丝绸行业发展提供有序的环境。

          二、总结经验,高质量推进后续项目建设

          当前,“东桑西移”工程总体进展势头良好,各地积极性很高,但在项目建设中也暴露出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盲目发展、达不到建设要求、资金使用不能发挥最大效果、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让支持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完善机制,切实加强工程的组织领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要进一步提高对“东桑西移”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关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要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并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要落实责任,建立政府部门之间、龙头企业与所在县市政府的双重协调机制,抓好所在地区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这次会议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将继续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实施责任制。

          (二)做好服务,创造有利于推进工程的环境。一是抓信息。茧丝绸业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较大,商务主管部门必须注意研究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变化趋势,加强对茧丝行业产销情况的监测分析,把准确的市场信息传递给企业和蚕农,合理引导生产经营。二是抓技术。商务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进行分类进行指导和培训,指导企业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对农民栽桑、养蚕、防虫治病进行技术辅导。三是抓秩序。各地要根据《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实施办法》,处理好市场竞争和规范有序的关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依法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要坚决查处无证收购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其它伤害蚕农利益的行为。加强对蚕种、蚕茧、蚕药等市场的监督,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四是搭平台。在2006年主办“东桑西移”工程东中西部洽谈会基础上,今年我们重点开办了“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网站。各地也应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来,走出去,加大鼓励东部有资本、有技术、有销售渠道、有品牌的龙头企业到中西部去。

          (三)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一是要用好国家“东桑西移”专项资金和各地的配套支持资金,解决影响各地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善于综合运用相关政策资金。商务部门要利用13项重点工程中的其他政策,加大对茧丝绸行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同时要帮助龙头企业多渠道争取蚕桑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蚕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尽可能将国家实施西部开发、促进中部崛起的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江河治理、移民开发、扶贫等扶持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增强对“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总结经验,抓住关键措施扎实推进。在实施第一批项目过程中,各地采取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并在项目验收情况报告中作了总结。比如,江西省的经验是:蚕农是主体、企业是龙头、科技是保障。重庆市的经验为:推荐有基础的区县申报是基础,强化组织领导是保障,明确建设内容落实责任是前提;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提高项目区蚕农积极性是关键。湖北的做法是:发挥商务部特派办的作用,强化监督检查和对外宣传。陕西的经验特别强调要注意把好政策关、规划设计关、栽植关、种苗物资供应关、建设质量关、检查验收关。各地在2007年“东桑西移”工程中,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措施,确保高质量推进后续项目建设。

          (五)培育龙头,着重加强产业链建设。龙头企业是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主体,通过龙头企业串起成千上万的农户,才能形成产业,实现公司、农户、当地政府“三赢”的良性循环机制。各地要注意选择具有从事茧丝绸生产经营经验、资金实力较强、社会信誉度高、规范运作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培育,不要搞地区封锁,不能排斥外来有实力的企业。有的项目牵头的所谓“龙头企业”,实际上只是当地的小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实力都不强,也没有市场支撑。这样的基地项目很难长久。下一步,我们将抓紧与财政部门协调,在“东桑西移”工程建设资金中配合基地建设,加强工业生产加工和产品营销网络等薄弱环节建设,支持真正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六)加强监督,完善检查验收制度。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蚕茧基地建设的内容、标准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实施方案,加强基地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检查力度,探索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建立项目定期汇报制度,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每月25日前,向商务部汇报本地区项目进展情况,做到调研、检查与指导、评估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高质量、按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商务部还将派出督查组,分别赴各地进行了基地调研和项目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或浪费国家财政资金的行为,要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我部在对2006年“东桑西移”项目进行“微服私访”检查中,查出个别企业存在严重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各地一定要引以为戒。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东桑西移”工程总体进展势头良好,各地积极性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健康发展。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地的资源条件不同,传统习惯不一,基础设施差异大,如果全国项目建设内容“一刀切”,客观上容易造成一些地区的资金使用不能发挥最大效果,部分地区也难以达到建设要求。我们在严格掌握资金使用方向的前提下,经过报请批准,允许各地结合实际有一定的灵活性,项目子内容的建设可以适当相互调整。这里我再强调一点,“东桑西移”是一件推动中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好事,但是决不能由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而出现侵占粮田的情况,特别是在13个粮食主产区,要按照中央鼓励种粮的精神,绝不能碰国家基本保护粮田。

          第二,理性认识价格波动,积极防范风险。茧丝绸产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价格波动一直比较大,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做到未雨绸缪。要引导各地政府、企业和蚕农理性认识价格波动,同时积极防范风险。目前一些地区由政府牵头,企业建立了对蚕农的保护收购机制,还有地区由政府、企业、蚕农共同出资设立风险基金,以丰补歉。各地对此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做法。

          第三,建立科学测算制度,客观评估效益。目前,个别地区盲目攀比项目数量,追求新增规模,无限制扩大生产批次,这样下去将严重损害“东桑西移”工程形象。各地要认真研究“东桑西移”工程效益的测算办法。由于基地内老桑、新桑一起种养,原有桑蚕通过蚕种场改造提高蚕种质量,方格蔟、大棚、小蚕共育也部分提高了原有蚕茧的产、质量,给测算带来了难度。各地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测算上报数据,防止夸大。

          第四,扎实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东桑西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农业、工商、价格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扎实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使“东桑西移”工程更扎实,更深入,更持久,更能经得历史的考验。

          同志们,“东桑西移”工程今年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责任也随之加重。希望大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高质量完成“东桑西移”工程各项任务,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茧丝绸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    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    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10164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65121919
        传真:86-10-87519093
        邮箱:商务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