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时 间:
        搜 索: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010)87519093

        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文章来源:
        时间: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于昨天和今天在广西桂林市举行,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郭莉在今天上午的会议进行主旨发言时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双边贸易、投资、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卓有成效。

          郭莉说,虽然影响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出现,亚洲金融危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但是从1995年到2002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却以年均19.1%的幅度快速增长。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和"9·11"等突发事件的影响,2001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1.5%,出现了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然而,在同一时期,尽管东盟国家对世界其它市场的出口普遍下滑,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却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郭莉介绍,2001年,中国与东盟双方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5.3%。刚刚过去的2002年,双边贸易额又历史性地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54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32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1.8%。其中中国进口额为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出口额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8.39%。

          目前,东盟已经连续10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边的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与东盟在电信、金融、交通等诸多服务领域的合作已经不断加深,特别是在旅游方面,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海外旅游的首选目的地。2002年,到东盟国家旅游的中国公民已超过150万人,同比增长高达30%。

          由于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东盟国家已经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地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迅速。现在,东盟已经是继中国香港、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郭莉说,中国-东盟双方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做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符合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东盟实现经济繁荣的共同利益,必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全面、友好的合作关系,加快双方的贸易发展,提高相互投资水平,增强中国与东盟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提升双方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

          郭莉认为,东盟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双边贸易与投资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基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各国的支持与配合,而中国的发展也同样将能够为东盟的发展做出贡献。她表示,中国愿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契机,与东盟各国紧紧地携起手来,通过双方不懈的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    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    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10164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010)65677512
        邮箱:商务部邮箱